中国革命圣地
中国美丽乡村

既是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也是享誉中外的红色旅游胜地。

1、创造性地将乡村转化为景区,打造“美丽乡村”的韶山样板、“湖湘文化”的乡愁空间。
突破了传统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对景区居民以向外疏导为主,乡村地域通常作为景区附属服务基地的思路;本次规划创新性地提出了“乡村景区”的资源观,依托景区内村落集中区新增了“韶山冲乡村景区”,作为对原有景区的游览补充。
2、将红色纪念地历史场景保护修复与原乡风貌景观塑造相结合。
在严格保护红色文物的前提下,重点恢复红色历史场景,整治核心景区周边环境,提升故居、铜像广场等重要景源的背景界面;对空间肌理、建筑景观进行原乡风貌修复。
3、从单一分散的红色景点,到“以线串点”的主题故事线,构建韶山故事叙事空间。
韶山不仅有毛主席故居,还有大量的文化遗存,但多被忽视,故居单点游客集中度超过80%。
规划梳理了毛主席的“韶山故事”以“求知、求学、求索、求是”的故事主线串联散点资源,生动立体地展示毛主席在韶山幼年生活、少年启蒙、青年革命及老年回望的生平事迹,构建完整的伟人纪念地域。
故事选取既有毛主席的革命事迹,也有年少生活趣事、家人温暖情怀、乡邻三两见闻,将游览空间由故居一点拓展到纪念地全域,实现均衡发展。

【规划范围】
16平方公里的韶山村村域范围,由原韶山、韶北、韶源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

以伟人胜迹与革命纪念地为核心资源,兼具自然山水、农田稻菽、民居建筑等多种资源类型。
【主要问题】
① 红色景点与人文资源利用严重不足
②景观风貌杂乱、乡土特色丧失
③ 游客空间分布极为不均,亟待疏导


的故事主线串联散点资源。
总体布局15处主题节点,构建“一环四线”的游览主线。








依托农业景观资源,借助“韶峰茶”的品牌效应,打造韶峰茶文化综合体,开展茶田观光、休闲体验等多种功能。

在风景区详细规划中,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突出项目地域特色。
2、实施性:2019年1月,由本项目组同期编制的《韶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式通过了国家林草局的审查,成为国家林草局成立后、首批审查通过的风景名胜区。
设计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成时间:2019-01-02
委托单位:韶山市人民政府,韶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