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以说是世界园林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了。从殷周时期的“囿”,到现今的新中式,中国园林已经走过了3000多年的历史。
总体而言,中国园林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融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等艺术于一体。而且,中国古典园林还非常强调意境的营造,并通过各种构景手法达到艺术的加工效果,从而达到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境界。以下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常用的构景手法。
一、夹景
当风景点在远方,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会使得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二、添景
当风景点在远方,如果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或者近处作过渡,就会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就会显得有层次美。而这中间的过渡景,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抑景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讲究含蓄,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通常来说,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比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四、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植物/动物形象。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七、借景
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