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设计技术审查要点2024

095149nqjopdcfouoi17fu

#1

4.1 消防水源

依据 根据建筑用途及其重要性、火灾危险性、火灾特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审查消防给统设计

用水总量 1)审查消防水源形式 2)审查消防用水总量。建筑消防用水总量应按室内、室外消防用水量之和计算确定

天然水源 1)审查天然水源水量、水质 2)审查消防车取水高度 3)审查取水设施、取水途径等

市政给水管网 1)审查市政给水管网供水管数量、管径
2)审查市政给水管网供水能力及管网形式

消防水池 1)审查消防水池设置位置、有效贮水容积、个(格)数 2)审查消防水池补水措施、出水管 3)审查消防水池水位显示和报警装置 4)审查消防水池排水设施、取水口、取水高度

4.2 供水设施

消防水泵 1)审查消防水泵性能是否满足消防给水系统要求,消防水泵性能、配置 2)审查消防水泵安装、材质 3)审查消防水泵吸水方式、吸水管和出水管

消防水箱 1)审查消防水箱设置位置、有效容积 2)审查消防水箱露天设置时保护措施 3)审查消防水箱间环境温度 4)审查消防水箱补水措施、出水管 5)审查消防水箱水位显示和报警装置、排水设施

稳压泵 1)审查稳压泵设置位置、配置 2)审查稳压泵设计流量、设计压力

水泵接合器 1)审查水泵接合器数量 2)审查水泵接合器设置位置

消防水泵房 1)审查消防水泵房环境温度 2)审查消防水泵房防淹措施 3)审查消防水泵房内排水和设备布置

4.3 室外消防给水及室外消火栓系统

依据 根据建筑用途及其重要性、火灾危险性、火灾特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审查室外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用水量 1)审查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 2)审查室外消火栓火灾延续时间 3)审查室外消火栓用水量

给水管网 1)审查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形式 2)审查给水管网进水管数量、管径、管材、连接方式、水压等

消火栓 1)审查室外消火栓数量 2)审查室外消火栓布置、间距、保护半径、设置标志等

4.4 室内消火栓系统

依据 根据建筑用途及其重要性、火灾危险性、火灾特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审查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

用水量 1)审查室内消火栓设计流量 2)审查室内消火栓火灾延续时间 3)审查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给水管网 1)审查室内消防给水管网布置形式(环状、支状) 2)审查给水管网引入管数量、管径、管材 3)审查室内消火栓给水竖管间距和管径 4)审查给水管网阀门设置 5)审查水泵接合器设置 6)审查压力开关、流量开关设置

消火栓 1)审查室内消火栓设置位置 2)审查室内消火栓布置间距 3)审查室内消火栓保护半径

系统计算 1)审查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流量 2)审查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系统工作压力、试验压力等 3)审查消火栓栓口压力、水枪充实水柱 4)审查管网水力计算(沿途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最不利点确定、流量和流速等) 5)审查消防水箱设置高度 6)审查消防水泵扬程、剩余水压 7)审查减压孔板和减压阀选型

6 消防排水 1)审查消防排水 2)审查测试排水

4.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依据 根据建筑用途及其重要性、火灾危险性、火灾特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审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设计参数 1)审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喷水强度、作用面积 2)审查喷头间距、喷头工作压力 3)审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流量、火灾延续时间

组件与管道 1)审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选用和布置 2)审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报警阀组、水流指示器 3)审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压力开关、流量开关 4)审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末端试水装置 5)审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设置、管材

系统计算与操作控制 1)审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水力计算 2)审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供水设施选型 3)审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减压措施 4)审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操作和控制

消防排水 审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试验装置处专用排水设施

4.6 气体灭火系统

依据 审查气体灭火系统设置场所和类型

防护区 1)审查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数量、保护容积 2)审查围护结构及门窗耐火极限、围护结构允许压强 3)审查气体灭火系统泄压设施

技术参数 1)审查气体灭火系统灭火设计用量 2)审查气体灭火系统灭火设计浓度、惰化设计浓度、灭火设计密度 3)审查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喷放时间、喷头工作压力

操作控制 1)审查气体灭火系统电源、气源 2)审查气体灭火系统启动方式 3)审查延迟喷射或无延迟喷射启动方式

安全 1)审查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疏散、通风 2)审查预制灭火充压压力 3)审查有人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浓度 4)审查储瓶间、管网设置

4.7 灭火器

依据 审查灭火器配置场所火灾危险等级

种类 审查灭火器种类选择

设置 审查灭火器布置和保护距离

配置 审查灭火器配置标准、灭火级别、配置数量

4.8 自动射流灭火系统

依据 根据建筑用途及其重要性、火灾危险性、火灾特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审查自动射流灭火系统设计

设计参数 1)审查自动射流灭火系统设计参数 2)审查自动射流灭火系统工作压力 3)审查自动射流灭火系统设计流量、火灾延续时间

组件与管道 1)审查自动射流灭火系统灭火装置选用和布置 2)审查自动射流灭火系统水流指示器 3)审查自动射流灭火系统模拟末端试水装置 4)审查自动射流灭火系统管网设置、管材选择

系统计算与操作控制 1)审查自动射流灭火系统管网水力计算 2)审查自动射流灭火系统供水设施选型 3)审查自动射流灭火系统减压措施 4)审查自动射流灭火系统操作和控制

消防排水 审查自动射流灭火系统试验装置处专用排水设施

4.9 干粉灭火系统

依据 审查干粉灭火系统设置场所和类型

系统设计 审查对应干粉灭火系统类型的系统设计

管网计算与系统组件 1)审查干粉灭火系统的管网计算 2)审查干粉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选择阀和喷头、管道及附件等系统组件设计

操作控制与安全要求 1)审查干粉灭火系统的操作和控制 2)审查干粉灭火系统的安全措施

4.10 水喷雾灭火系统

依据 审查水喷雾灭火系统设置场所和类型

系统设计参数 审查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系统设计参数

喷头与管道布置 审查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喷头与管道布置

系统组件 审查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系统组件设计

给水系统与水力计算 审查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给水系统与水力计算

操作控制 审查水喷雾灭火系统的操作和控制

4.11 细水雾灭火系统

依据 审查细水雾灭火系统设置场所和系统选型

系统设计 1)审查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喷头选择与布置 2)审查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系统组件和管道及其布置 3)审查细水雾灭火系统的设计参数与水力计算

供水 审查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系统水质、供水装置、泵组系统、过滤器等供水设施设计

操作控制 审查细水雾灭火系统的操作和控制

4.12 其他

1) 其他与给水排水专业消防设计相关的内容 2) 其他消防设施和器材,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2

5.1 消防供配电系统

消防用电负荷等级

审查消防用电负荷等级(包括一〜三级负荷):1)工业建筑(包括各类厂房、仓库)消防用电负荷等级 2)民用建筑中各类建筑物或场所的消防用电负荷等级 3)建筑高度 150m  及以上超高层公共建筑的消防用电负荷等级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的消防用电负荷等级 5)人防工程的消防用电负荷等级

消防电源供电

审查消防电源供电设计与相应用电负荷等级的一致性:1)一级负荷、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的消防电源供电形式和设置 2)二级负荷的消防电源供电形式和设置 3)三级负荷的消防电源供电形式和设置 4)消防用电按一、二级负荷供电的建筑,当采用自备发电设备作备用电源时,发电机的功率、设置位置、启动方式及供电时间 5)审查备用消防电源的供电时间和容量,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各消防用电设备的要求

消防低压配电

审查消防低压供配电设计:1)消防用电设备供电回路的设置 2)消防配电干线(分支干线)的划分 3)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和排烟风机房的消防用电设备及消防电梯等的供电,应在其配电线路的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 4)消防系统用电设备配电装置的设置要求 5)消防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需要,对线路明(暗)敷设的要求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按一、二级负荷供电的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设置、末端切换及专路供电等 7)人防工程的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设置、末端切换等

5.2 配电线路与装置

配电线路防火

审查配电线路消防设计:1)架空电力线与甲、乙类厂房(仓库),可燃材料堆垛,甲、乙、丙类液 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的最近水平距离 2)35kV 及以上架空电力线与单罐容积大于 200m3 或总容积大于 1000m3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最近水平距离 3)电力电缆不能与液体管道、可燃气体管道、热力管道同沟敷设要求 4)消防配电线路的导体、线路选择及敷设方式、是否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要求 5)审查电气线路穿越或敷设在 B1 或 B2 级保温材料时所采取的防火保护措施 6)非消防负荷线缆的选择及敷设方式 7)耐火电缆和矿物绝缘电缆布线的要求 8)耐火电缆和矿物绝缘电缆在穿过墙、楼板时的做法 9)人防工程内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的敷设 10)电线电缆使用场所的分级 11)电缆敷设的防火措施

电气装置防火

审查电器装置消防设计:1)开关、插座和照明灯具靠近可燃物时的具体做法,照明灯具、配电箱的防火隔热措施以及安装部位的防火要求 2)可燃材料仓库内的灯具选择、配电箱及开关设置 3)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的设计要求,审查安装在有爆炸危险的房间的电气设备、通风装置等的防爆性能 4)民用建筑内变压器的选择 5)柴油发电机储油设施的设置条件 6)自动转换开关电器(ATSE)为消防负荷供电时的设置要求 7)对于突然断电比过负荷造成损失更大线路的要求 8)竖井的设置、耐火极限、封堵及线路的敷设 9)建筑高度 250m 及以上的公共建筑的竖井设置条件 10)电动机自动控制、联锁或远方控制的措施 11)消防电梯直通电话以及通讯和视频监控设备的设置 12)人防工程内灯具选择与安装要求

5.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

审查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设计:1)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或场所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规定 3)系统形式选择和设计 4)消防控制室设置要求 5)消防联动控制设计,包括自动喷水灭火、消火栓、气体灭火、防排烟、防火卷帘、电梯、火灾警报和消防应急广播及相关联动等内容 6)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及设置 7)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区域显示器的设置 8)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 9)消防模块的设置和标识 10)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的设置 11)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设置 12)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的设置、系统是否独立设置 13)汽车库、修车库消防控制室的设置 14)汽车库、修车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 15)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审查电气火灾监控系统:1)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一般规定 2)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设置 3)故障电弧探测或保护器的设置 4)电气火灾监控器的设置

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

审查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 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的形式和设置

防火门监控系统

审查防火门监控系统 防火门监控系统的设置原则和控制方式 防火门监控器的设置和联动控制要求

系统供电、接地及布线

审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供电、接地及布线: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交流电源和蓄电池备用电源设置要求 2)系统接地形式及阻值要求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供电与控制线路的选择及敷设

5.4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高危及人员密集场所的划分

审查高危单位或场所及人员密集场所的划分:1)高危单位或场所的划分 2)人员密集场所的划分

灯具的设置、照度及选择

审查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设置场所、部位及照度,以及是否按规范要求在地面上增设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1)灯具的设置与照度 2)灯具的选择

应急照明持续工作与响应时间

审查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1)应急照明蓄电池持续工作时间 2)灯具光源应急点亮的响应时间

系统设计

审查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设计:1)一般规定 2)系统类型的选择及组成形式 3)灯具电源的选择及配电回路的设计 4)应急照明配电箱或集中电源的设计 5)应急照明控制器的设计 6)集中控制型系统的设计 7)非集中控制型系统的设计 8)系统线路的选择 9)集中控制型系统通信线路的设计 10)备用照明的设计

5.5 与各相关专业的配合

与建筑专业的配合

审查变电所、柴油发电机房、电气管道井与竖井、智能化机房的设置:1)民用建筑内变电所的位置选择 2)柴油发电机房的位置选择及各房间的设置 3)电气管道井、电气竖井的位置、面积、数量及使用 4)智能化系统机房设置及合用机房的要求 5)对穿越变电所、配电室、控制室、机房等有关线路敷设的规定

与给排水专业的配合

审查消防水池水箱水位、消防水泵启停等:1)消防水池、高位水箱的水位显示 2)消防水泵启、停控制方式 3)消防水泵控制柜设置位置及防护等级

与暖通空调专业的配合

审查加压送风机、送风口、排烟风机控制等:1)加压送风机、加压送风口的开启要求 2)排烟风机、补风机的控制方式

5.6 电气抗震

电气抗震技术措施 审查抗震设防烈度及措施等:1)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 2)管线、桥架、槽盒等抗震设防要求 3)系统和装置的设置 4)电气管路敷设

5.7 其他

消防相关内容 1)其他行业(专业)与电气专业消防设计相关的内容 2)其他建筑物与电气专业消防设计相关的内容

#3

6.1 防烟系统

防烟系统设置

设置部位 1)审查建筑内需要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或场所防烟设施的设置情况

设置形式 2)审查建筑高度超过 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 100m的住宅建筑防烟系统形式的选择 3)审查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100m 的住宅建筑防烟系统形式的选择 4)审查合用前室、剪刀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

自然通风 疏散通道 1)审查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等采用自然通风时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

避难层(间) 2)审查避难层(间)采用自然通风时可开启外窗的设置(不同朝向和面积)

可开启外窗 3)开窗面积、位置、高度、控制装置

机械加压送风

系统设置 1)审查服务高度大于 100m  的加压送风系统是否按标准要求进行分段设计 2)审查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设计 3)审查楼梯间地上、地下部分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

送风机 4)审查送风机的选型(采用离心式或轴流风机)和在系统中的设置位置 5)审查送风机的机房设置 6)审查送风机的进风口直通室外情况,以及进风口与排烟口的设置距离

送风口 7)审查楼梯间送风口的设置 8)审查前室送风口型式、位置和开启方式控制 9)审查送风口的风速 10)审查送风口位置是否被门遮挡

风管与风道 11)审查加压送风风管与风道的选择,以及管道的制作材料及不同材质条件下风道的风速、壁厚等 12)审查加压送风管道的设置和耐火极限

设计计算 13)审查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计算风量、余压值等 14)审查封闭避难层(间)、避难走道及其前室的计算加压送风量、余压值等 15)审查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是否不小于其计算风量的1.2倍

机械加压送风

系统控制 16)审查加压送风机、常闭加压送风口的启动控制情况,以及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情况 17)审查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测压装置和风压调节装置的设置

常闭式应急排烟窗

设置部位及要求 审查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常闭式应急排烟窗设置情况,以及其设置面积和位置等设计

6.2 排烟系统

排烟系统

设置部位 1)审查建筑内需要设置排烟设施部位或场所的排烟设施设置情况

排烟方式 2)审查同一个防烟分区是否采取同一种排烟方式

防烟分区

分区划分 1)审查防烟分区的划分(面积和长边最大允许长度)、挡烟设施(储烟仓)的设置

跨越防火分区 2)审查防烟分区是否跨越防火分区

开口部位 3)审查敞开楼梯、自动扶梯穿越楼板的开口部位挡烟垂壁或防火卷帘的设置

自然排烟

排烟口设置 1)审查自然排烟窗(口)的位置、高度、有效排烟面积计算、开启控制方式等

设置高度 2)审查自然排烟窗(口)设置高度是否在储烟仓以内,但走道或净高不大于 3m 的区域可在净高 1/2 以上

有效面积 3)审查自然排烟窗(口)有效开启面积有效面积计算

距离要求 4)审查自然排烟窗(口)距防烟分区内任一点距离

机械排烟

系统设置 1)审查当排烟系统沿水平方向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排烟系统独立设置情况 2)审查建筑高度超过 50m 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住宅,竖向排烟系统分段独立设置情况及每段服务高度 3)审查与通风空调系统合用的排烟系统设计

排烟风机 4)审查排烟风机的选型(280℃时能连续工作 30min) 5)审查排烟风机在系统中的设置位置 6)审查排烟风机的机房设置、风机入口排烟防火阀设置及连锁关闭排烟风机功能、排烟风机烟气出口设置等

风管与风道 7)审查排烟风管与风道的选择、排烟管道的制作材料及不同材质条件下风道的风速、壁厚等 8)审查排烟管道的设置和耐火极限

排烟口与排烟阀 9)审查排烟口的设置位置、高度、有效排烟面积、开启控制方式等 10)审查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11)审查排烟口的最大允许排烟量 12)审查排烟口风速及排烟口之间距离 13)审查排烟管道相应部位排烟防火阀的设置

排烟补风 14)审查排烟场所补风设施的设置 15)审查补风系统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时的补风量 16)审查补风机的设置(位置和机房)、补风口的布置、补风口与排 烟口的距离、补风管的耐火极限 17)审查补风风口风速等

系统设计计算 18)审查各场所及系统的计算排烟量 19)审查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 20)审查负担多个防烟分区的排烟系统,其系统排烟量的计算

系统控制 21)审查排烟风机、补风机的启动控制以及排烟防火阀与排烟风机的连锁关闭控制 22)审查系统中常闭排烟阀(口)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以及自动排烟窗、活动挡烟垂壁的控制

应急排烟排热设施

审查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地上建筑或部位应急排烟排热设施设置,以及应急排烟排热设施的设置面积和位置等设计;当采用可熔性采光带代替应急排烟排热设施时,审查其设置面积等

6.3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供暖系统 1)审查甲、乙类厂房(仓库)内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供暖情况 2)审查不应采用循环使用热风供暖的场所采用循环热风供暖情况 3)审查供暖管道的布置及其绝热材料,审查装修工程中供暖设备及管道的防火隔热措施,以及建筑内部安装电加热供暖系统和水暖(或蒸汽)供暖系统时,安装部位和空间的装修材料性能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1)审查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设置、设备的选择及送、排风管的布置 2)审查甲、乙类厂房的空气不循环使用情况,以及丙类厂房内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 粉尘、纤维的空气在循环使用前经净化处理情况,且净化后含尘浓度 3)审查为甲、乙类厂房服务的送风设备与排风设备布置在不同通风机房内,且排风 设备不应和其他房间的送排风设备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 4)审查民用建筑内空气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是否设置自然通风 或独立的机械通风设施且其空气不循环使用 5)审查厂房内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排风管道是否穿越防火墙和有爆炸危险的房间隔墙 6)审查排除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粉尘的排风系统,其除尘器的选择和布置;净化或输送有爆炸危险粉尘和碎屑的除尘器、过滤器或管道,是否按规定设置了泄压装置,审 查除尘器和过滤器的布置 7)审查排除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汽和粉尘的排风系统,其静电接地装置的设 置、排风设备和排风管道的选择和布置 8)审查防火阀的动作温度选择、防火阀的设置位置和设置要求 9)审查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材料以及设备、管道的绝热材料 10)审查燃油或燃气锅炉房的通风系统设置

其他防火措施 审查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是否穿越通风空调机房和通风空调管道,是否紧贴风管外壁敷设

6.4 热能 动力 防火

锅炉房 1)审查建筑内设置的锅炉容量 2)审查燃油或燃气锅炉房的设置位置 3)审查燃油锅炉房内的油箱和储油间设置 4)审查燃用液化石油气的锅炉间和有液化石油气管道穿越的室内地面,通向室外的管沟(井)或地道等的设置 5)审查锅炉房燃气调压装置的设置 6)审查锅炉房的爆炸泄压设施的设置

柴油发电机房 柴油发电机房的储油量

燃油、燃气管道 1)审查建筑内锅炉、柴油发电机储油间的油箱及其通气管、呼吸阀、阻火器等的设置,以及油箱下部防止油品流散设施的设置 2)审查建筑内锅炉、柴油发电机的燃料(燃油)供给管道,在进入建筑物前和设备间内切断阀设置、高层民用建筑管道供气情况

其他 医用气体供应源设置位置、液氧储罐的容量和数量、医用液氧储罐站设计、医用气体阀门设置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