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上海青浦西岑培雅南路绿带
位置:上海
设计单位:UDG上海联创设计集团
图片数量:50张
01.
生态焕新——构筑有韧性的城市带状绿地空间
城市扩张正不断蚕食自然肌理,而带状绿地因空间尺度的局限,常被贴上 “观赏性有余、功能性不足” 的标签。因此,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如何实现生态与城市空间的和谐共生,构建可持续的绿色场域,已成为景观设计领域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项目鸟瞰
青浦西岑培雅路绿地项目坐落于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总占地面积约 1.67 万平方米。作为西岑科创中心的门户形象入口,这片绿地既是水乡公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西岑地块绿色慢行系统的起始段落。其地理区位极具连接性 —— 北接地铁 17 号线西岑站人行天桥,东连华为青浦研发中心,西接西岑科创中心,主要服务于周边高端商务办公人群,为他们提供一处绿意盎然、惬意舒适的休闲社交场域。
▼场地鸟瞰
02.
流动的涟漪——形式即功能
本项目地块作为串联城市空间的核心生态廊道,整体设计秉承”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以”流动的涟漪”为设计母题,通过有机曲线构建景观空间序列。线性园路采用洗米石铺装,既引导人流动线又自然勾勒出绿化边界轮廓。结合场地竖向高差,打造层次丰富的台地式景观空间,营造自然野趣的公共活动场所。
▼“流动的涟漪”曲线步道
横向:涟漪造型的设计语言,利用简洁的线条将开阔的视线与主动线融合。打造具有开放性与通透感的城市绿廊。
▼曲线造型与视线的关系
竖向:地块通过标高设计,将市政道路、滨水带、绿地之间的高差无缝衔接。起伏的地形,不仅丰富了空间层次,搭建了海绵生态系统,还创造了多样化的活动区域。
▼竖向分析图
▼简洁流畅的曲线
空间营造上,设计以一条曲线榉树步行道为核心串联起场地三大景观分区:入口展示活动区以标志性下凹地形大草坪为亮点,承载动态展示与互动活动;雨水花园生态体验休憩区汇集多样湿生植物,提供生态感知与休憩空间;树阵林下漫步区则以静谧树荫营造悠然氛围,适合漫步沉思。三大分区从热闹到静谧自然过渡,为使用者创造了丰富多元的体验可能。
▼曲线榉树步行道串联三大景观分区
▼步行道竖向分析图
▼榉树步行道
景观分区一——草坪共享活动区
作为市民进入西岑科创中心的门户,项目北侧的展示活动地块在街角设置了 logo 水景与入口形象雕塑。雕塑以三条抛物线为造型,象征西岑科创中心 “智慧、生态、活力” 三大核心特质的交融;设计上既凸显轻薄现代的质感,又于简洁线条中暗藏细节层次,搭配线条灯带点亮夜景,成为车行与行人视线的聚焦点。
▼LOGO水景与入口形象雕塑
▼入口形象雕塑
▼雕塑小样及制作过程
▼LOGO雕塑完成效果
北侧地块中央是一片地势开阔的阳光大草坪,其斜坡高差经巧妙设计,形成可坐可躺的多元互动空间,能灵活承载各类市民活动需求。
▼地形阳光主草坪
▼“涟漪”步行道的起点
▼巧妙的竖向设计
▼可游乐可休憩
▼草坪周边设计细节
景观分区二——生态体验休憩区
作为华为研发中心的主入口空间,项目中段设计以线性语言为基底,融入竖向层叠的花坛元素,再配合中央椭圆形礼仪草坪,与两侧阵列式高大乔木、直通华为的人行桥及入口大门形成巧妙呼应。整体风格简洁大气,有力烘托出主入口的仪式感与标志性。
▼华为研发中心的主入口
▼入口造型种植花坛
华为研发中心主入口的北侧设计为雨水花园生态区,通过曲线型卵石下凹地形与多样化净水植物的搭配,打造出兼具观赏性与生态功能的景观空间。游人可以漫步于缤纷的花园环境中,同时感受自然水净化系统的生态展示。
▼雨水花园中的卵石步道
▼雨水花园的背景为华为人行主入口
生态体验休憩区周边环绕着曲线形榉树大道,沿线设有弧形褶皱坐凳,形成观赏雨水花园的最佳观景视角。
▼弧形褶皱坐凳
▼褶皱坐凳造型呼应曲线步行道
散落于小型草坪空间的序列式条石,呼应整体线性设计语言,结合自然地形高差,形成下凹式生态绿地,既满足休憩功能,又强化了场地的生态韵律。
▼小型地形草坪空间
▼草坪与条石
景观分区三——树阵林下漫步区
以密林围合和地被植物营造静谧的林下空间,成为市民休闲、漫步、闲坐的场所。
▼林下休憩
03.
生态营造——海绵城市系统
“流动的涟漪”作为核心设计语汇,贯穿海绵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在生态策略上,我们严格遵循低影响开发(LID)原则,巧妙利用场地自然高差,通过微地形塑造构建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网络,形成生态功能与游憩体验并重的景观体系。植物设计以乡土物种为主,通过乔木-灌木-地被的多层次配置,既增强了场地的生物多样性,又显著提升了雨水渗透与滞蓄能力,实现了景观艺术性与生态功能性的完美融合。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展示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样板,有力彰显西岑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先进理念。
▼海绵设施布局平面图
▼层级式植被缓冲种植池及地形阳光草坪水净化原理
▼层级式植被缓冲种植池
▼入口LOGO水景具备收集净化水的作用
▼大草坪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地形
▼海绵细节
▼雨水花园原理
▼雨水花园鸟瞰
▼雨水花园
▼科普标识牌及溢流口
▼下凹式绿地原理
▼下凹式绿地
▼生态碎石渠
相较于普通绿地,海绵设施对植物的要求更为严苛,需同时满足耐旱、耐淹、截流与净化雨水、低养护成本等多重条件。同时,植物在海绵设施中发挥的功能还会受水淹时间、频率及淹没深度等因素影响。因此,应优先选用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的乡土树种,且需选择深根性、根系发达的品种,以有效防止雨水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
▼海绵城市绿化植物选择
这些海绵设施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海绵系统网络,并发挥其生态引擎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绿地中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为人们创造舒适的休憩空间。
04.
生态科技展示——生态科普展示,科技美学设计
西岑陪雅路绿地打造”生态-科技-科普”三位一体的融合系统,成为连接生态科技与科普展示的重要纽带,助力区域建设自然科普示范区。
海绵设施展示剖面
在水磨石花坛中切割出海绵设施的剖面层,通过直观的断层展示,将科普功能巧妙融入景观设计。
▼西岑地铁站天桥下的水磨石花坛
▼海绵设施断层展示
智能化室外家具模块
在主园路沿线设置自主研发的模块化坐凳,采用600×600mm标准模数,可通过方块单元灵活拼接,形成多样化的组合尺寸。配备可扩展小桌板及太阳能充电座面,支持无线充电功能,满足游客休憩、置物及电子设备充电等多元需求。
▼智能化模块座椅可以为周边人员提供临时办公的便利
▼太阳能充电面板
▼智能化模块座椅
太阳能充电景观灯
在特色景观灯中创新集成光伏无线充电模块,实现照明与手机等小型设备充电的双重功能。
▼太阳能充电景观灯
结语:
未来生态范式——城市发展的共生哲学
本项目立足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以”景观中的科技复兴”为核心理念,创新构建集生态、文化、活力于一体的多维景观体系。通过深度融合市民生活需求与区域生态本底,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生态长廊。在设计中,我们运用生态科技手段,将海绵城市系统与景观形态有机融合,重构人、自然与城市的互动关系,营造沉浸式的生态体验空间,充分展现绿色科技与人文关怀的和谐统一。
▼景观总平面图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金泽镇培雅南路东侧绿地景观设计
项目类型:市政绿地
设计单位:上海联创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部
设计周期:2023年12月~2024年4月
竣工时间:2024年10月
主创设计师:程冀文 薄洋
设计团队成员:谢成志、胥荣伟、金佳明、苏洸宇、杨子琴、查媛媛、孟祥安、计翔
项目地址:上海市青浦区
用地面积: 16800㎡
绿地率:70%
摄影团队:DOT有点建筑摄影工作室
甲方单位: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公司
联合设计:上海联创合肥分公司(水电施工图设计)、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