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凱西‧威里斯, 卡洛琳‧弗萊
- 原文作者: Kathy Willis, Carolyn Fry
- 譯者: 鄭凱文, 郭雅莉, 蔡佳澄
- 出版社:商周出版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 出版日期:2016/11/03
- 語言:繁體中文
《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就像是一本厚厚的導覽手冊,但當然不是用「這是一顆XX樹」或「這是原生於哪裡的YY花」這樣死板的方式來介紹,而是將植物園(亦稱邱園)自身建立的時代背景,人物,以及收集植物的故事、植物園曾經與如今的使命等等,融會於一體,再分為 25 章講述。讀完覺得很適合將本書文字錄成語音導覽,給正在植物園參觀的遊客聆聽。
我沒去過英國,當然也沒去過皇家植物園,事實上,在讀本書之前,我只是大概知道有這座植物園存在,但讀完之後深深為其吸引,如果有天能造訪英國,皇家植物園絕對是我必訪之地。
在 25 章裡頭,我最喜歡的是第 8 章〈蘭花熱〉跟第 14 章〈獵尋多樣性〉。在讀到第 8 章之前,我只知道歷史上有鬱金香狂熱(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經濟事件),卻不知道英國人曾經如此瘋蘭花。蘭花熱跟英國於 1845 年廢除窗稅(也就是根據窗戶數量徵收的房屋稅)、以及大片玻璃的生產系統誕生有關,如此一來許多英國人就能在自家後院蓋起溫室,在裡頭種植各種來自熱帶地區的奇花異草。達爾文就利用了蘭花熱潮,跟英國與世界各地的蘭花種植者通信,在 1862 年出版《蘭花利用昆蟲授粉的各種詭計》,將蘭花的多樣型態與授粉昆蟲作為演化學說的具體例證。他在當時透過收到的蘭花樣本,就預言馬達加斯加應有一種長喙天蛾能伸展至 25-28 公分,而科學家在 1992 年終於拍到這種蛾類在大彗星風蘭上採蜜的畫面。正因如此,蘭花在生態系中更顯關鍵,因為少了一種蘭花,就等於一種為了這種蘭花特化的昆蟲及相關生態一起受到打擊。
在其他章節中,英國人通常是主要角色,但第 14 章的主角是俄國人尼古拉·瓦維洛夫。他在 19 世紀末出生,經歷過饑荒,因此希望用新的植物學知識來讓祖國人民免於這般艱難。他到過世界 64 個國家,研究跟收集未被馴化、具備多樣性的野生作物,為的是在環境變化或害蟲疾病危害大規模種植的作物時,能夠透過這些近緣種對逆境的抗性來維持糧食供給。歷史上著名類似事件就是19世紀中的愛爾蘭大饑荒,當時因為「馬鈴薯晚疫病」感染了大規模種植的馬鈴薯,嚴重歉收餓死了 100 萬人。不過瓦維洛夫冒險犯難收集種子的努力,到最後卻因為接任列寧的史達林轉而重用宣稱能快速解決饑荒的特羅菲姆·李森科而功虧一簣。1940 年瓦維洛夫被抓走,監禁在薩拉托夫,1943 年餓死在牢裡。不過他的同事,一直守著他建立的種子庫,就算是在人類史上最血腥的列寧格勒圍城戰期間,他們堅持輪班守著種子庫,一顆穀都不吃,就這樣病死跟餓死。
本書雖然看起來厚,但一章一章讀起來很快,因為作者並沒有太深入講植物學,而是著重於歷史跟事蹟,倒是太多人名有點難記。在書中我有注意到兩個地方的數字翻譯明顯出錯,一個在第一章開頭,讓我頓時懷疑要不要繼續讀,不過整體翻譯還是蠻順。
本書內容豐富,還有許多精美插圖,儘管印刷品質普普,但還是可以幫助讀者邊讀邊參考植物的樣貌。因為是導覽,文筆稍嫌平淡,但扎實的故事還是能讓人一直讀下去,讀著讀著我不禁想像一個植物學家版的馬蓋先或羅柏蘭登,在世界各國的植物園裡或其他野外環境,利用自己對數百萬種植物的豐富知識打敗敵人、臨危不亂、破解謎團。這本書由 BBC 跟皇家植物園合作,讓我想起最近 BBC 有部新的紀錄片《綠色星球》,據說超好看,若看完再來跟各位分享。
最後,本書並沒有忽略皇家植物園本身是大英帝國殖民時期罪行的證物,在書中作者也強調如今植物園的任務以及做法都顧及在地人的觀感、讓社區能受益,不過如果要挽救如今植物遭受的浩劫,英國,以及其他有殖民史的國家,得用不亞於當時的力道才能稍微負責吧。
暂无评论内容